内蒙古,筑牢祖国北疆国门之盾 抗击输入性疫情显担当内蒙古新增境外输入5例
内蒙古:筑牢祖国北疆国门之盾 抗击输入性疫情显担当
2023年9月15日,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最新疫情通报:当日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 ,这一数据看似平静,却折射出内蒙古在疫情防控中面临的复杂形势,作为祖国北疆的"国门" ,内蒙古既是亚欧大陆交通的枢纽,也是跨境物流的重要通道,面对病毒变异和跨境传播的风险 ,内蒙古以"零容忍"的态度构筑起立体防线,展现了边疆地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。
疫情形势:输入性风险与本土防控的双重挑战
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,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传播力 、隐匿性显著增强,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 ,2023年8月全球新增新冠死亡病例超7万例,多国因医疗资源挤兑出现重症死亡率攀升现象,在此背景下,内蒙古的境外输入病例出现具有特殊警示意义 。
从数据看,2023年1月至8月 ,内蒙古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27例,占同期全国输入病例总数的12%,其中多起病例与中欧班列、俄蒙铁路等跨境物流链相关 ,这暴露出两个突出问题:一是病毒通过冷链物流、国际邮件等渠道实现"隔空传播";二是边境地区人口流动频繁,防控漏洞可能随时被突破。
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,作为对蒙最大陆路口岸,每日有超过3000名中外人员往来 ,这里不仅是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,更是蒙古国牲畜 、俄罗斯木材等货物进入国内的主要通道,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 ,使得内蒙古成为病毒"借道"进入国内的潜在风险点。
防控体系:构建"三位一体"立体防线
面对输入性疫情,内蒙古构建起"口岸检疫-闭环管理-医疗救治"的三位一体防控体系,形成从国门到社区的完整闭环 。
科学精准实施口岸检疫
在二连浩特国际公路口岸,海关与疾控部门联合设立"样本快速检测专区" ,对入境人员实施鼻咽拭子采样,2023年8月,内蒙古升级检疫设备,引入德国进口的全自动核酸提取仪 ,将核酸检测时间缩短至4小时,针对国际货运车辆,实行"司机不下车、货物不落地"的"空箱检疫"模式,有效阻断传播链。
严格实施闭环管理措施
确诊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后 ,立即启动"三区两通道"管理模式,以呼和浩特市传染病医院为例,专门设立境外输入病例专用楼 ,医护人员实行"二级防护"标准,患者活动范围严格限定在负压病房,医疗废物通过专用通道转运至焚烧厂处理,避免交叉污染。
强化社会面防控韧性
在满洲里市 ,社区网格员每日对入境人员住所进行无接触式消毒,重点场所每48小时进行一次环境核酸检测,针对边境牧区特点 ,内蒙古研发了蒙古语版疫情防控宣传手册,通过"马头琴传声"等本土化方式提升牧民防护意识 。
科技赋能:大数据追踪疫情传播链
内蒙古疫情防控指挥部引入的"流调溯源智能平台",实现了境外输入病例的全链条追踪,该平台整合了海关通关数据、移动通信基站轨迹 、电子围栏定位等多维度信息 ,通过算法模型可快速锁定密接者,2023年9月初,平台在追踪某俄罗斯输入病例时 ,仅用2小时就锁定了27个风险点位,及时阻止了社区传播。
在实验室层面,内蒙古微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病毒基因测序工作,通过比对近期输入病例的病毒基因序列 ,发现多起病例携带的BA.5.2.16变异株与欧洲流行株高度同源,这提示加强变异株监测的紧迫性,实验室已建立24小时应急检测机制,确保新变异株的早期预警。
国际协作:构建跨境防疫共同体
面对疫情输入压力 ,内蒙古主动对接蒙古国、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,2023年7月,中蒙两国卫生部门签署《跨境疫情防控合作备忘录》 ,约定共享疫情数据、联合开展应急演练,通过视频连线方式,三国专家定期召开防控会商会议,交流边境口岸管理经验 。
在物流领域,内蒙古与满洲里海关创新"铁路快速通关"模式 ,对中欧班列实施"提前申报 、抵运直装"改革,这种便利化措施使班列口岸滞留时间缩短40%,同时有效降低因货物滞留造成的接触传播风险 ,据统计,2023年1-8月,经内蒙古口岸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2000列 ,同比增长18%。
民生保障:筑牢疫情防护"最后一道防线"
在防控疫情的同时,内蒙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针对输入性病例可能引发的恐慌情绪 ,各地疾控中心开通"心理援助热线",组织专业团队为隔离人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,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开展的"防疫物资代送"活动 ,累计为独居老人配送生活物资1.2万余件。
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,内蒙古将境外输入病例救治纳入省级医疗救援体系,自治区人民医院专门组建由呼吸科、感染科专家构成的"国际医疗组",配备ECMO、人工肝等尖端设备 ,2023年8月,某输入性病例出现多器官衰竭时,医疗组通过72小时连续救治使其转危为安。
以更优防控守护万家团圆
随着秋冬季疫情可能反弹,内蒙古已制定《秋冬季输入性疫情防控预案》 ,重点强化口岸查验、冷链物流监管 、边境社区防控三大环节,计划新增5处边境口岸核酸检测点,扩大抗原检测应用范围 ,确保"早发现、早拦截" 。
在科技创新方面,内蒙古正推进"智慧边境"建设项目,通过安装智能测温设备、人脸识别系统 ,实现人员流动动态监测,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研发环境消杀机器人,计划在边境重点场所进行试点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