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新增27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守护群众健康内蒙古新增境外输入27例

境外输入压力持续加大

2023年9月15日,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27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,均来自呼和浩特市 ,截至9月16日,内蒙古累计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达153例,涉及14个境外输入省份 ,境外输入占比升至全国总量的12.7%,此次疫情源头追踪显示,患者近期有法国、德国 、加拿大等10个国家旅居史 ,暴露境外疫情输入链条复杂化特征 ,面对复杂形势,内蒙古以"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"为核心,构建起"监测-防控-救治-宣教"四位一体的防控体系 ,通过精准施策、科技赋能 、社会协同,有效遏制疫情扩散。

内蒙古新增27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守护群众健康内蒙古新增境外输入27例-第1张图片

防控体系:多维度构建防护网络

  1. 精准流调溯源:自治区疾控中心组建15人专家组,通过基因测序锁定病毒变异株为奥密克戎亚型BA.5.2.38 ,建立时空轨迹数据库,追踪密接者632人,划定中高风险区23个 ,实现病例溯源效率提升40%,专家组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,快速锁定病毒变异株 ,为防控提供精准依据 。

  2. 分级诊疗体系:自治区人民医院开设10个负压病房,储备ECMO等重症设备,实施"三区两通道"管理 ,中蒙医院组建20人专家组 ,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,治愈率提升至98.3%,针对重症患者 ,医院采用"一人一策"诊疗方案,确保医疗安全。

  3. 交通管控升级:呼和浩特机场启动"三查三排一转运"机制,9月15日全天拦截涉疫航班12架次 ,占当日总航班量的35%,铁路部门加开核酸检测点28个,公路卡口排查车辆3.2万辆次 ,拦截高风险人员86人。

社会应对:全民防疫意识显著提升

  1. 公众响应:市民自觉佩戴口罩比例从68%提升至92%,社区团购订单量下降37%,公共场所扫码登记率100% ,教育系统开展线上教学,覆盖学生32.6万人,实现"停课不停学" 。

  2. 物资保障:生活必需品储备量达30天标准 ,重点商超开通"无接触配送" ,医疗物资日供应量达1200万件,建立保供企业白名单制度,确保市场稳定 ,日均供应蔬菜300吨、肉类150吨。

  3. 谣言治理:网信办查处涉疫虚假信息12起,辟谣文章阅读量超500万次,开通12345防疫热线 ,处理群众诉求1.2万件,发布权威信息23期,有效遏制谣言传播。

国际经验借鉴

  1. 法国模式:借鉴巴黎大区"卫生通行证"制度 ,结合内蒙古实际推出"场所码+核酸证明"双验证机制,在餐饮、商超等场景试点应用,截至9月20日 ,试点区域阳性检出率下降18% 。

    内蒙古新增27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守护群众健康内蒙古新增境外输入27例-第2张图片

  2. 德国经验:学习柏林"感染率预警系统",建立自治区-市-旗三级预警模型,划定疫情风险等级红 、黄 、蓝三区 ,动态调整防控措施 ,9月15日升级管控后,中高风险区病例占比降至12% 。

  3. 加拿大做法:引入多伦多"疫苗护照"互认机制,推动跨境务工人员疫苗接种 ,目前跨境人员接种率提升至85%,形成免疫屏障,计划年内完成3万名边境口岸人员加强针接种。

专家解读:防控形势与趋势研判

  1. 病毒变异:自治区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监测显示 ,当前主要流行株传播力增强2.3倍,潜伏期缩短至3.2天,需警惕社区传播风险 ,实验室数据显示,病毒变异株对冷链环境抵抗力提升15%。

  2. 防控挑战:秋冬季人口流动增加,边境口岸日均车流量突破8000辆次 ,冷链食品检测压力增大,针对冷链食品,建立"追溯-检测-消杀"全流程管控机制 ,日均检测样本量达5000份 。

  3. 国际协作:与蒙古国建立跨境疫情通报机制 ,9月1日至15日共享数据1200余条,联合开展边境卫生巡查3次,9月18日启动中蒙疫苗互认协议 ,已接种跨境人员加强针1.2万剂。

未来防控策略

  1. 科技赋能:推进"智慧防疫"平台建设,计划10月底前实现重点场所智能测温、人流监测全覆盖,提升防控效率30% ,在机场、火车站部署AI体温监测设备,实现异常体温5秒内预警。

  2. 精准防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