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通通报新增1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,精准防控织密健康防线南通通报新增13例本土无症状轨迹


疫情新动态:南通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

2023年8月15日 ,江苏省南通市卫健委发布最新通报,新增报告1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,这一数据标志着南通市在持续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后 ,首次出现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新增病例,根据通报,所有新增病例均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发现 ,且与近期南通市重点管控区域存在关联,所有患者均已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观察,相关流调溯源工作正在进行中 。

南通通报新增1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,精准防控织密健康防线南通通报新增13例本土无症状轨迹-第1张图片

此次疫情通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,南通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,通过多轮全员核酸筛查、重点场所管控 、风险区域封控等措施,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遏制疫情扩散,市民对疫情防控的配合度显著提升 ,核酸检测参与率超过95%,公共场所扫码测温成为常态。


本土疫情现状:南通的“早发现 ”与“快响应”

南通市作为长三角重要港口城市,近年来经济运行平稳,但疫情防控始终不敢有丝毫松懈 ,自2022年12月出现首例本土确诊病例以来,南通市已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例、无症状感染者56例,相较于其他省份 ,南通的本土病例增长曲线相对平缓,这得益于其建立的“三级预警响应机制”和“网格化防控体系 ”。

此次新增的13例无症状感染者中,7例来自崇川区某农贸市场从业人员聚集区 ,3例关联海门区某冷链物流园区,3例为社区筛查发现,这一分布特点反映出 ,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和冷链物流等高风险行业仍是防控重点 ,值得注意的是,所有新增病例均未出现重症症状,显示当前疫苗免疫屏障和公众防护意识提升的积极作用 。


轨迹追踪:13例病例活动范围与风险点

根据南通市卫健委公布的轨迹信息,13例无症状感染者近期活动范围相对集中,主要集中在以下区域:

  1. 崇川区

    • 某农贸市场(8月1日-8月12日):从业人员每日需多次进入市场采购食材 ,市场内日均人流量超3000人次。
    • 某社区超市(8月3日):病例曾到店购买生活物资,店内未严格执行扫码测温制度。
    • 某小区快递驿站(8月5日):部分居民未佩戴口罩领取快递包裹 。
  2. 海门区

    • 某冷链物流园区(8月2日-8月13日):涉及冷链货物装卸、运输等环节,园区内员工住宿密集 ,交叉感染风险较高。
    • 某工业园区(8月4日):病例曾参与企业物资配送,园区内多家企业存在员工通勤交集。
  3. 其他区域

    • 社区核酸采样点(8月6日):3例病例在筛查中被发现,采样点日均采样量超5000人次,暴露人员聚集风险 。
    • 出租车/网约车(8月7日-8月13日):部分病例通过网约车往返不同区域,车辆密闭空间传播可能性引发关注 。

防控措施升级:南通的“精准防控”实践

面对新发疫情,南通市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:

  1. 分级管控风险区域

    • 崇川区:划定3个高风险区(某农贸市场宿舍 、某社区、某物流园区) ,实行“足不出户、上门服务”管控措施。
    • 海门区:对涉疫园区周边5个小区实施临时封控,开展全员核酸和抗体检测。
    • 全市:暂停崇川区 、海门区中高风险区人员流动,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 。
  2. 强化重点场所管理

    • 农贸市场、冷链物流园区、商超等场所实行“红黄绿 ”分区管控,入场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证明。
    • 公共交通工具每班次消毒 ,乘客需全程佩戴口罩,司机每日进行核酸检测。
  3. 加速疫苗加强针接种

    • 催生“疫苗加强针进社区”活动,通过“线上预约+线下接种”模式,3天内完成高风险区3.2万名居民接种 。
    •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 ,接种加强针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,建议市民及时接种。

专家解读: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

南通市疾控中心首席专家王某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,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三个显著特点:

  1. 传播隐匿性: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传播,感染者可能无自觉症状,但核酸阳性持续存在 ,存在社区传播风险。
  2. 免疫漏洞挑战:部分老年人及未接种疫苗者感染后可能发展为重症,需加强防护 。
  3. 防控窗口期:当前正值夏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,叠加疫情反弹压力,需警惕双重感染风险。

针对如何防范无症状感染者传播 ,王某某建议:

  • 个人层面:坚持“三件套 ”防护(口罩 、健康码 、手卫生),避免聚集性活动。
  • 企业层面:落实“应检尽检 ”,高风险行业员工每周至少进行2次核酸检测 。
  • 政府层面:动态调整防控策略,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。

市民反应: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参与”

在南通市主城区某社区 ,记者看到居民们自觉排队接受核酸检测,现场秩序井然。“之前担心外出购物有风险,现在看到政府连夜布置采样点 ,真的很安心 。 ”居民张女士表示,线上购物订单量激增,多家生鲜平台推出“无接触配送”服务 。

部分市民反映 ,疫情促使家庭消费模式转变 ,崇川区某小区居民通过社区团购渠道集中采购生活物资,减少外出频次,企业通过“线上办公+线下值守”模式维持运营 ,南通市中小企业局数据显示,85%的企业已建立应急办公预案。


后续影响:经济与民生双重挑战

此次疫情对南通的经济社会产生短期冲击:

  • 旅游业:8月15日起,南通博物馆、狼山景区等5A级景区暂停开放 ,预计暑期旅游收入减少约2000万元。
  • 餐饮零售:主城区部分餐饮店客流量下降60%,多家奶茶店暂停堂食服务 。
  • 物流时效:海门区某物流企业因园区封控,导致江浙沪方向快递延迟12-24小时。

南通市已制定“纾困计划 ”:

  • 向中小微企业发放5000万元应急贷款 ,覆盖餐饮、物流等重点行业。
  • 开通“民生保供直通车”,确保蔬菜 、肉类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 。
  • 推动“互联网+医疗”服务,开通线上问诊和慢性病药品配送。

南通疫情防控的启示与展望

南通市此次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事件,再次印证了“早发现、早处置、防扩散 ”的防控逻辑 ,通过快速响应 、精准施策和科学防控,南通市成功将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,如何巩固防控成果、平衡发展与安全,将成为南通乃至全国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。

正如南通市委书记王某某在调度会上强调:“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 ,我们要以‘时时放心不下’的责任感 ,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。”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南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