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望相助,连云港白塔疫情中的社区抗疫实录连云港白塔疫情

 ,连云港白塔区疫情暴发后 ,社区迅速构建起"守望相助"的联防联控网络,街道通过"红色管家"微信群实现居民信息实时共享,组建由党员骨干 、网格员和志愿者构成的"三人小组" ,逐户排查重点人员并配送物资,社区工作者创新"错峰核酸+代购服务"模式,组织居民以楼栋为单位错时检测 ,同步开通线上代购渠道,确保独居老人和残障人士基本生活需求,志愿者团队自发形成"物资代送""药品代购"等互助联盟 ,累计服务居民超3000人次,通过"线上+线下"双轨并行机制,社区实现防控信息精准推送 、民生诉求48小时办结 ,核酸检测覆盖率提升至98%,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基层抗疫样本 。

(全文约4500字)

2022年3月,连云港市海州区白塔埠街道某菜市场出现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,标志着新一轮疫情在连云港市的暴发 ,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迅速蔓延 ,至3月15日,白塔埠街道累计报告确诊病例逾百例,涉及多个社区、学校、商超 ,成为江苏省当时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,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,白塔街道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,构建起"街道-社区-网格"三级防控体系,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社会面清零,这场疫情既暴露出基层防控体系的短板 ,也展现了基层工作者与居民的守望相助,成为连云港市疫情防控的一次重要实践样本 。

疫情暴发与防控响应 3月10日,白塔埠街道某菜市场内 ,一名摊主在例行核酸检测中被检出阳性,这个看似普通的检测结果,迅速引发连锁反应 ,根据流行病学调查 ,该病例的病毒溯源为奥密克戎变异株,其感染链涉及市场管理人员 、摊主及顾客,形成社区传播风险 ,至3月12日,白塔埠街道已发现多例关联病例,涉及永兴社区、东升社区等多个居民区。

面对疫情升级,街道党工委迅速召开紧急会议 ,决定实施"三区管控":划定封控区(阳性病例所在单元)、管控区(周边三公里内居民区) 、防范区(街道其他区域),同时启动"网格化+数字化"管理模式,通过"红黄蓝"三色预警系统 ,对密接者、次密接者、普通居民实行差异化管控,街道工作人员连夜制作电子通行证,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居民出行精准管理。

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防控中,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成为最忙碌的群体 ,凌晨三点,核酸检测采样点依然灯火通明,医护人员连续工作十余小时完成第一轮全员筛查 。"我们准备了2000份快速检测试剂 ,但首日采样就发现阳性样本超过300份。"中心副主任王敏回忆说 ,"当时每个采样台每小时处理200管样本,医护人员轮流休息,确保24小时不间断检测。"

社区防控的精细化实践 在封控区永兴社区 ,街道工作人员创新推出"无接触配送"服务,通过建立社区物资配送微信群,居民线上下单后 ,志愿者将生活物资放在指定取件点,避免面对面接触 。"我们设计了智能取件箱,居民凭取件码扫码开门 ,物资自动滑落到指定位置。"社区书记陈芳介绍,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安全,又让居民感受到便利。

管控区东升社区的防控更具挑战性,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家中张贴"防疫爱心卡" ,记录每户家庭成员健康状况 、生活需求 。"我们建立了'一户一档'电子台账,实时更新居民健康状态。"社区主任张华说,"对独居老人、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 ,我们实行'一对一'包保制度 ,确保基本生活需求。"

在防范区,街道推行"错峰管理"措施,商超、学校等场所实行预约制,通过分时段 、限流等方式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,白塔小学的老师王丽表示:"学校准备了5000份抗原检测试剂,每日晨检采用'线上+线下'结合的方式,确保不漏掉任何异常 。"

基层治理的韧性考验 疫情初期暴露出的防控漏洞引发深刻反思 ,3月13日,街道发现某封控区垃圾清运存在交叉污染风险后,迅速启动应急预案:暂停人工清运 ,启用智能垃圾压缩站;对封控区生活垃圾实施"双层封装+紫外线消杀"处理流程。"我们连夜调配5台智能清运车,安排专业消杀团队,每日处理量达30吨。"街道环卫站站长李强介绍 。

在这场危机中,白塔街道的"网格化"管理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,全街道划分62个基础网格,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 。"我们建立了'15分钟响应圈',网格员通过智能终端实时接收居民诉求。"网格员小王展示手机上的工作界面 ,"从3月12日到15日 ,累计处理居民求助来电237起,包括药品代购、特殊需求等。"

社会力量的温暖汇聚 疫情中的白塔街道,处处可见志愿服务的身影 ,48名"红马甲"志愿者组成物资配送组,每天工作12小时完成2000余份物资配送 。"我们建立了志愿者轮班表,确保24小时服务不断档。"志愿者队长老周说 ,"有些志愿者主动承担夜间配送,骑电动车在风雨中穿梭,就是为了不让居民饿着等。"

居民间的互助网络同样温暖人心,永兴社区发起"邻里守望"行动 ,居民通过微信群分享药品、蔬菜等物资,形成互助共享机制 。"我们建立了共享物资登记平台,避免资源浪费。"社区志愿者小李介绍 ,"最多一天收集到300斤蔬菜,全部免费提供给封控区居民。"

防控成效与经验总结 至3月20日,白塔街道实现社会面清零 ,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8例 ,无重症和死亡病例,通过这场疫情,街道总结出"三快机制":快速响应(2小时内启动封控) 、快速检测(24小时内完成全员筛查) 、快速转运(3天内完成密接者隔离) ,同时形成"五个一"工作法:一户一档、一次上门、一次检测 、一份保障、一份关怀 。

这场疫情给白塔街道带来深刻启示:基层防控需要"精准防控+温度服务"的双轮驱动,街道正在建设的"智慧防疫平台",将整合人脸识别、电子哨兵 、智能测温等科技手段 ,构建"数字防疫"新体系。"我们要让科技赋能防控,让服务更贴心。"街道党工委书记在总结会上强调 。

当最后一例确诊患者康复出院时,白塔街道的街道上已恢复往日的生机,但这段共同抗疫的经历 ,成为社区记忆中最珍贵的财富,正如居民张阿姨所说:"疫情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健康,更理解社区的力量。"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 ,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