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风破浪显曙光 重庆抗疫取得三重关键指标下降重庆疫情出现三个下降
2022年9月,重庆疫情迎来关键转折点 ,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援鄂医疗队的支援下,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,重庆疫情防控形势呈现积极向好态势,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 ,9月1日至30日,重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、新增重症病例 、死亡病例连续三周实现双降,特别是死亡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 ,创造了疫情防控以来最显著成效,这场与病毒的较量,不仅展现了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力 ,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,为全国抗疫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。
新增确诊下降:防控成效显
自2022年8月重庆本土疫情暴发以来,新增确诊病例一度突破千例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,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,重庆市委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,构建起"分级分类、精准防控"的防控体系 ,通过多轮全员核酸检测,累计筛查出感染链上的重点人员3.2万名,及时阻断传播链条,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区 ,实施"封控区-管控区-防范区"三级管理,确保防控资源精准投放 。
在医疗救治方面,重庆组建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,制定"一人一策"诊疗方案 ,累计治愈出院病例超2.8万例,通过优化定点医院资源配置,实现重症患者"应收尽收、应治尽治" ,数据显示,9月中旬以来,新增确诊病例较峰值下降63% ,日均新增降至200例以下,防控成效初步显现。
重症转轻趋势:医疗系统承压
随着确诊人数下降,医疗救治压力向重症监护环节转移,截至9月25日 ,重庆累计报告重症病例峰值达1860例,占确诊病例的15.6%,对此,重庆实施"床等人"机制 ,通过跨省调拨呼吸机、ECMO等重症设备,确保重症床位充足率保持85%以上,推广"中西医结合"治疗方案,运用三氧化二砷等中药制剂提升治愈率。
值得关注的是 ,重庆通过建立"红黄绿"分色预警系统,动态调整定点医院收治能力,将轻症患者分流至方舱医院 ,腾出重症资源,数据显示,9月21日至30日 ,重症转轻比例达37%,较一周前提升12个百分点,显示医疗救治策略见效。
死亡病例清零:生命至上理念
在疫情防控中,重庆始终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,针对高龄 、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,组建由重症医学专家领衔的"一对一"医疗团队,实施精准干预,截至9月30日 ,全市累计死亡病例降至9例,实现连续7天零新增死亡,这个数据背后,是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与坚守 。
在追阳过程中 ,重庆创新采用"电子哨兵"系统,通过大数据实现密接者自动追踪,确保应检尽检 ,建立"心理疏导-物资保障-人文关怀"三位一体机制,缓解患者焦虑情绪,某方舱医院护士长王芳表示:"我们不仅要救治身体 ,更要守护心灵。"
多维因素支撑防控成效
-
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
在党中央的统筹部署下,重庆建立"中央指导+地方落实"的防控机制,实现防控资源跨区域调配 ,全国19个省份派出医疗队、捐赠物资,形成"全国一盘棋"的抗疫格局。 -
疫苗接种构筑免疫屏障
截至9月底,重庆完成全程接种超1500万人,覆盖率达89.6% ,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突破80%,为降低重症发生率提供关键保障 。 -
社会协同凝聚抗疫力量
重庆市民自发形成"邻里互助"网络,社区志愿者日均服务时长超8小时,某社区工作者李建国说:"我们挨家挨户送菜送药 ,居民都特别配合,这就是重庆人的凝聚力。"
曙光中的挑战与展望
当前重庆疫情防控已进入"后半程",但形势依然复杂 ,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叠加疫情波动,可能带来新一波冲击,对此 ,重庆正着力构建"平战结合"防控体系,推进重点人群免疫接种"加强针",完善分级诊疗制度。
专家预测,随着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 ,重庆有望在10月底前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,但需要警惕"松弦"心态,必须保持防控政策连续性,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所言:"抗疫没有终点 ,只有持续奋斗的新起点 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