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化市东昌区调整为全省中风险地区,精准防控守护人民安全通化市东昌区调为中风险
,通化市东昌区于近日调整为全省中风险地区 ,旨在强化疫情防控措施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变化 ,经专家组综合研判,该区域存在本土传播风险,为精准防控疫情扩散,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已启动分级管理预案 ,实施封闭管控、流调溯源 、核酸检测等防控手段,并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物资保障,中风险地区的认定将推动防控措施精细化实施 ,确保在阻断传播链的同时,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,各级部门正协同推进防控工作 ,通过科学施策与精准施策相结合,筑牢疫情防控防线,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区域社会大局稳定。
(全文共2980字)
2022年9月23日,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最新通告,将通化市东昌区调整为全省中风险地区,这一调整标志着当地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,也折射出当前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防控工作的动态性,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核心区域,东昌区的这次风险升级,既是对地方政府应急能力的重大考验 ,也是对全民防疫意识和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动员 。
风险升级背后的防控逻辑与科学决策 根据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(第九版)》规定,中风险地区的认定标准包括连续14天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-49例,或累计确诊50-99例 ,东昌区在此次调整前,已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7例,且周边区域出现关联病例 ,这直接触发了中风险区的划定标准,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调整并非"一刀切"的简单升级 ,而是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的科学决策,省疾控中心专家在通报中强调:"调整风险等级是为了更精准地实施分级管理,既避免过度防控影响民生 ,也防止防控漏洞导致疫情扩散。"
在防控策略层面,东昌区的中风险管理方案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:精准划定的管控范围(以东昌区全域为管控区)、分级的防控措施(划定3个高风险区、7个中风险区) 、以及动态调整的机制(根据核酸检测结果和病例变化每3天评估调整),这种"分层分类"的管理模式,既保障了重点区域的管控力度,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。
立体防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面对风险升级 ,东昌区迅速构建起"三位一体"的防控网络,在交通管控方面,辖区内的高速公路入口、国省干线公路设置15个查验点 ,实行"逢车必查、逢人必检",累计拦截车辆2.3万台次,检测人员4.7万人次 ,在医疗资源方面,改造3家方舱医院、6个集中隔离点,储备床位1200张 ,医护人员梯队编制达1:1.5配比,在物资保障方面,建立"区级统一调度 、企业直供社区"的物资配送体系 ,日均供应蔬菜300吨、肉类50吨,确保"零库存"运转 。
在核酸筛查环节,东昌区创新采用"移动检测车+临时采样点"的复合模式,区卫健局调配5辆移动检测车,单日最高检测能力达2万管 ,配合设置的87个采样点,实现"采样-转运-检测"全流程闭环管理,据统计 ,9月20日至22日,累计完成核酸采样12.8万人次,检出异常结果3例 ,及时切断传播链。
基层治理的韧性考验与社区实践 中风险区的管理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,东昌区选取12个街道作为"无疫社区"创建单位,推行"网格化+数字化"管理模式 ,每个社区配备3-5名专职网格员,通过"东昌云"小程序实现居民需求"30分钟响应",在风险区域 ,实行"电子封控+物资代购"机制,通过社区团购平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,累计完成订单1.2万单,配送物资350吨。
在隔离点管理方面,东昌区创新采用"医疗+公安+社工"协同机制 ,每个隔离点配置2名医护人员、5名安保人员 、1名心理疏导员,建立"三区两通道"标准化流程,针对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 ,实施"一对一"关爱服务,累计完成特殊人群转运89人次,心理疏导120次。
民生保障的温暖实践与社会协同 面对突发情况 ,东昌区启动"三级联动"应急机制,在生活保障方面,区商务部门建立重点商超"白名单" ,确保米面油等基础物资供应不断档,通过"线上预约+线下配送"模式,累计为封控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87吨 ,配送药品1320单,在医疗救治方面,开通"绿色通道",协调省内外专家远程会诊23次 ,完成重症患者转诊5例 。
教育系统采取"停课不停学"模式,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,累计授课超10万课时 ,在特殊群体关怀方面,为独居老人发放应急包1200套,为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87万元 ,这些举措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,正如一位社区工作者所言:"防疫不只是阻断病毒,更是传递希望。"
在宣传引导方面,区融媒体中心推出《防疫微课堂》系列节目 ,制作科普视频89期,开展线上答疑73场,通过"线上+线下"结合的方式 ,累计发放防疫手册5万份,提升群众自我防护意识,这种全民参与的抗疫模式,创造了"社区防控+社会共治"的东昌经验。
未来防控的优化方向与长效机制 随着中风险管理时间的延长 ,东昌区正探索更科学的长效防控机制,区疾控中心提出"三化"防控策略:智能化(开发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)、精准化(建立风险人群动态数据库)、常态化(完善平战结合防控体系),计划到10月底前完成重点人群二次筛查 ,建立"红黄绿"三色分级管理台账 。
在解封后经济复苏方面,区商务局制定"防疫+消费"双轮驱动方案,策划"东昌夜经济"线上促销活动,组织商家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 ,通过"防疫券"形式发放消费券230万元,带动消费1.2亿元,实现"防疫不松 、经济复苏"的双赢局面。
区域协同的防控格局与长远规划 面对疫情传播风险 ,东昌区与周边梅河口市、集安市建立"跨区域联防联控"机制,三地联合开展流调溯源12次,共享密接者信息87条 ,协调转运车辆300台次,在医疗物资调配方面,建立"共享储备池",累计调拨防护服1.5万套、口罩80万只 ,形成"区域联保"的应急格局。
当前,东昌区正按照"外防输入 、内防扩散"的总要求,持续完善"监测-预警-处置"全链条防控体系,通过"数字东昌"城市大脑系统 ,实现防控数据实时共享和智能分析,提升防控精准度,随着秋冬季疫情形势变化 ,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已制定"三波峰"应对预案,确保有备无患 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东昌区用行动诠释了"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"的执政理念,从风险升级到精准防控 ,从应急保障到长效机制,东昌经验不仅为地方疫情防控提供了实践样本,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,当金色阳光再次洒满松花江畔,这里必将迎来更加繁荣安定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