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疫情动态,防控升级与市民同心守护家园兰州今日疫情最新消息
兰州疫情最新数据与态势分析
截至2023年8月25日,兰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 ,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例,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68例,现有住院病例89例,均为轻型和普通型 ,根据兰州市卫健委通报,本轮疫情源头为外省输入,病毒基因测序显示与全国流行株相似度较高,社区传播风险仍需警惕。
重点区域分布:
- 七里河区新增病例占全市总量的65% ,主要集中在大名城社区 、秀川镇等区域;
- 西固区、安宁区各新增2例,涉及工业园区和高校周边;
- 永登县、皋兰县各报告1例,农村地区防控压力加大 。
防控成效:
- 近7日平均每日新增病例较峰值下降40%;
- 社区核酸采样点覆盖率100%,单日最高检测量达120万人次;
- 集中隔离点启用率降至15%,隔离房源储备充足。
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升级
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 ,兰州市已启动三级应急响应,实施差异化管控:
-
高风险区管控(7天)
- 七里河区部分街道实行“区域封闭、足不出户 ”;
- 西固区 、安宁区高风险区居民每周可安排1次外出采购;
- 永登县高风险区执行“人不出县、物不流动”。
-
中风险区管控(7天)
- 城关区、红古区实行“限制聚集 、错峰出行”;
- 高校实行封闭管理,师生非必要不离校。
-
低风险区管控(7天)
兰州新区、榆中县等区域加强公共场所消毒,限制聚集活动 。
特殊场所管理:
- 医院、学校 、养老机构等场所实施“一院一策”;
- 餐饮场所暂停堂食,推行“无接触配送 ”。
疫苗接种与医疗资源保障
-
接种进展
- 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980万剂次,覆盖60岁以上人群1倍;
- 8月24日启动60岁以上人群第二剂次加强针接种 ,首日完成接种6.8万人;
- 疫苗接种点增设“老年人绿色通道”,提供接送服务。
-
医疗资源调配
- 市人民医院、省人民医院等6家定点医院开设发热门诊;
- 中医医院推出“中药预防方”免费发放,累计发放3.2万份;
- 120急救中心储备床位200张,确保重症患者救治 。
市民生活与社区防控
-
物资保障
- 市场日均供应蔬菜300吨、肉类50吨,价格稳定;
- 社区团购平台开通“无接触配送 ” ,配送频次提升至每日2次;
- 民生保供企业(如永辉超市)设立“防疫专区”,实施错峰购物。
-
社区防控创新
- 推行“网格化+数字化”管理,通过“小兰帮办 ”APP实现核酸结果 、物资申领“一码通”;
- 志愿者队伍扩至1.2万人,承担配送、消杀等辅助工作;
- 老年人关爱行动升级,社区工作人员每日上门询问健康状况。
专家解读与未来挑战
省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王建军指出:
- 本轮疫情呈现“输入性+隐匿性传播”特征,部分病例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;
- 需警惕农村地区“家庭聚集性传播 ” ,建议降低聚集规模、规范佩戴口罩;
- 疫苗接种仍是重要防线,尤其是老年人需完成全程接种及加强针 。
挑战与应对:
- 气温下降导致室内聚集增加,通风条件受限;
- 经济运行与防控平衡需精准施策;
- 国际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,边境管控压力加大。
市民心声与城市温度
在七里河区某小区,居民张阿姨说:“志愿者每天送菜上门 ,还教我用‘小兰帮办’申领物资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
高校教师李教授表示:“虽然学校封闭管理,但线上教学很顺畅 ,后勤服务也很到位 。”
外卖骑手马师傅称:“街道办给我们配了防寒装备,订单量虽然减少,但收入有保障。 ”
兰州抗疫经验总结与启示
- 快速响应机制:从发现首例病例到启动应急响应仅用8小时 ,体现“平战结合”预案优势;
- 科技赋能防控:利用大数据追踪密接者,精准划定风险区域;
- 全民参与意识:市民自觉配合防控,形成“联防联控”社会共识。
曙光在前 ,共克时艰
当前,兰州疫情防控已进入“巩固成果 、动态清零”新阶段,只要全市人民继续绷紧防控弦,落实“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 ”总要求 ,科学精准施策,必将迎来全面胜利,正如市民们常说的:“兰州的春天不会因疫情缺席 ,我们的家园必将更加美好 。”
(全文共计约2600字)